Saturday, May 3, 2014

My Opinion: 太陽花運動揭穿民進黨不能帶來出路

太陽花運動揭穿民進黨不能帶來出路

需要屬於真正工人階級的新選擇,代替新自由主義的民族主義和資本主義
本文刊登於《社會主義者》雜誌第26期台灣版
James Langdon 工國委(CWI)台灣
歷時三週佔領立法院的行動,以及歷史性的反服貿大規模抗議,再次挑起一個問題:反對黨民主進步黨(DPP)是否能成為執政黨中國國民黨(KMT)的替代方案。馬政府的民望創下歷時新低。經過多年的幻想破滅,在三月至四月的事變裡,情況已逼近爆發。然而,民進黨並無法從中獲利,甚至在民意調查上,有支持度下降的傾向。。再清楚不過的是,數以百萬的台灣人,尤其是年輕人,正在尋找兩大黨以外的替代方案。
雖然一些民進黨政客象徵性地站在「太陽花運動」一方。但現實是,該黨的立場與大多數參加抗議的年輕人是相差甚遠的。
DPP-1
民進黨儘管打著民族主義的旗號,但其在獨立的議題上,並沒有如其選民想像中如此激進。儘管在民進黨的平台上,始終包含著對於台灣法理上獨立的一節,但由於大資本家,例如長榮集團與鴻海/富士康科技集團等,傾向與獨裁中共和中國經濟更緊密合作,民進黨在這壓力下已經軟化了。現在,許多民進黨政客都公開主張逐漸向國民黨所擁護的「九二共識」立場靠攏,其中指出,雖然只有一個中國,但是大陸和中華民國都可隨意的以不同的方式來解釋這一點。
雖然,民進黨早年會提及一些社會民主主義的傳統用語, 現在該黨就像世界各地的社會民主黨一樣,無疑是擁抱著新自由主義政策,伴隨而來的是私有化、放寬經濟管制、自由貿易區和貧富之間差距的拉大。
在陳水扁任職總統的2000年至2008年間,我們見證了其幾乎無法與國民黨分辨的經濟政策。這包括部分銀行業、電訊及公用股的私有化,以及對退休金的打擊。許多在這行業工作的工人,回憶起民進黨的執政時代,就是一個失業、經濟不確定的和政府持續貪腐的時代。選民在2008年將民進黨拉下來,不是出於對於國民黨的喜愛,而是對這些經濟政策作出懲罰。
在2014年的今天,民進黨的經濟政策比以往執政的時候更右傾。在許多問題上,黨的立場是幾乎和國民黨相同的,而且往往他們在立法院的反對姿態僅僅是在技術層面上的問題。例如,他們在立法院對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抱怨,是建基於於監督機構的技術性問題,而不是反對寬鬆的經濟管制將帶來的就業、工資和生活條件所構成的威脅。
同樣地,2010年當討論《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時,民進黨反對協議,並不是基於協議將會讓大企業降低工資,而是提出技術性的立法監督問題。就像今天的《服務貿易協議》(CSSTA)一樣,民進黨關注的是利用對ECFA的反對聲音,用來在選舉時擺姿態。今天,他們的「反對」所包括的,僅僅是要求重新審議協議這模糊的承諾,就像以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時候一樣。
事實上,民進黨立委有一次又一次表示願意與國民黨肩並肩的成為台灣的新自由主義「開放」的盟友。在二月,他們踴躍地參加了專責立法院監督台灣經濟管制放寬的「跨黨派財政聯盟」,由立法委員柯建銘滔滔不絕地說:「民進黨不是站在絕對對抗的立場。」
DPP-2
內部分裂
民進黨知道ECFA和CSSTA都一樣會對台灣勞工的生活標準、勞動條件和薪水有負面的影響。民進黨自己的研究就顯示,因為簽訂ECFA的關係使得貧富差距加大。黨內有些人認為應該要在選舉期間利用這一點,作為馬英九和國民黨的缺點。但是民進黨也不能過於批評國家的青年就業危機、薪資和退休金下滑,因為他們自己也促進了這些情勢發展,或者沒有作出反對。
民進黨發現自己陷入危機。太陽花運動沒有提升他們的支持度,反而暴露了他們的內部分裂。儘管民進黨立委在立法院院抗議現場出現並發表演說,但是在佔領立法院後,他們的民調顯示從原本的32%下滑至28%。這並不讓人驚訝,這場運動的訴求迅速發展得比民進黨所提倡的要激進的多。自從佔領結束,黨內就有指控,不滿該黨未能妥善回應這場運動。
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表示,太陽花學運「照亮民進黨心中過去原有的獨派角色」,更精確的說,這個運動衝撞了民進黨內部在台獨問題上混亂矛盾的定位。黨內有人相信需要在台獨立場上更激進,但也有前主席謝長廷呼籲台獨不再是「選舉議題」。
民進黨將2012總統大選敗選的原因歸究為「對中國過於強硬」。民進黨大老謝長廷曾公開提倡與國民黨近似的兩岸政策。他在一月時表示:「如果民進黨想重新執政,必須盡快調整對中國的政策。」謝長廷的言論似乎直接針對黨主席蘇貞昌,指責他不夠快速的去軟化民進黨的兩岸政策。
三四月份爆炸性的事件後,蘇真昌及謝長廷宣佈不競選下屆黨主席,唯一的參選者是蔡英文。她在台獨的立場雖然模糊,但謝長廷及大批資本家階級認為仍不足夠。這些內部矛盾似乎會持續困擾著民進黨。
近來的情勢發展肯定令中共獨裁政府緊繃。真正讓他們害怕的,不是民進黨的領導人,而是如近來這次的群眾運動向民進黨領袖所施加的巨大壓力。從民進黨立委的表現可見到,他們在台資(其利潤主要來自中國)的壓力下,願意放棄台灣人的生計,但也因為需要群眾的選票來打敗國民黨,所以對群眾壓力相當敏感。在學生佔領運動後新立法的「兩岸協議處理及監督條例」草案裡,民進黨使用「一邊一國」的說法令北京感到惱怒。但是,兩派民族主義陣營雖然在措辭包裝上有衝突,他們大體上都支持這資本主義協定的內容。
需要工人的替代方案
國族主義的政策並不能解決兩地民眾所面對的問題,無論是台灣或中國亦如是。台灣的政局被躲在台灣民族主義或親中的民族主義後面爭權逐利的資產階級政黨所壟斷,但都共同支持著實際上反工人的政策。對於群眾來說,包裹在「中華民國」或「台灣」裡面的私有化、去管制化、派遣化和工資下降都是一樣的。
從反服貿及反馬政府的群眾鬥爭可見,泛藍泛綠陣型皆在向北京的經濟議程面前低頭(縱使速度步伐不同),如今急需一個兩黨以外的替代政黨。在欠缺一個工人政黨下,2016 年的大選等事件,將會被新自由式政策,以及(與中美等列強簽訂的)親資本家協議所壟斷。
社會主義者和工國委台灣的支持者強調,需要建立一個新的工人政黨,此黨要完全獨立與資本主義,組織起街頭和工作場所的鬥爭,反抗兩黨建制陣型的經濟打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